(李涛 梁安)在全球化浪潮中,文化交流成为连接世界的重要纽带。中华美食,犹如我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风味、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华瑞优配,正日益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
近年来,中国烹饪协会积极担当,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大力推动中餐走出国门,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推动餐饮产业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日,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导的一系列高规格、深层次的美食文化交流活动在欧陆接连举办,不仅世界领略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标志着中餐“走出去”战略迈入系统性、规则化的新阶段。
一、“美食外交”:搭建国际交流新桥梁
7月12日,由中国烹饪协会倾力打造的“中餐美食巴黎品鉴宴”在浪漫之都法国巴黎成功举办。这场活动以味觉为纽带,以餐桌为桥梁,不仅让巴黎再次沉醉于中餐的独特韵味,更为中法餐饮业搭建了深度互动与合作的桥梁。
陈旭大使和杨柳会长交流
7月9日,应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陈旭邀请,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到访代表团官邸,双方就中国美食国际传播、餐饮业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这一备受瞩目的互动,为中餐在国际舞台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沟通与战略指导的新契机。
中餐美食巴黎品鉴宴现场
7月8日,在世界知识产权大会组织(WIPO)成员国大会第六十六届系列会议期间,中国烹饪协会率名厨代表团在日内瓦世界知识产权总部成功举办中华美食招待会,吸引了约1500名全球与会代表。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胡和平、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大使及夫人等领导出席活动。此次招待会堪称一场中华美食的盛宴,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四川和新疆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5位名厨,精心烹制了34道涵盖6道凉菜、6道热菜、8种主食和14款风味小吃中华菜肴。从精致的冷盘到热辣鲜香的热菜,再到各具特色的主食与小吃,每一道菜品都承载着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基因,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美食的丰富多样性与精湛技艺。各国代表对中华美食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风味赞叹不已,多位嘉宾表示,此次招待会以美食这一人类共通的语言,生动诠释了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深远意义。
7月11日,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一行应邀拜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曲星和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杨新育、副代表王盈,就中国饮食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进行了深入交流。曲星大使希望中国烹饪协会继续发挥专业优势,继续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紧密合作,为中国城市申报“世界美食之都”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中餐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理解。
杨柳会长一行与曲星副总干事合影华瑞优配
此前,为庆祝由中国在联合国倡议设立的 “文明对话国际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联合主办的 “丝路青年对话未来” 研讨会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活动期间,中国烹饪协会携手泉州市人民政府精心筹备,带着极具特色的泉州山海风味亮相盛会。在美食代表团团长、国内顶级烹饪大师王海东的亲自设计与指导下,通过主题展台、自助餐及现场技艺展示等形式,全方位展现中华美食魅力。活动以泉州菜为核心,巧妙融合中国各地风味特色,精心呈现了38道菜品,既展现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中华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丰富内涵。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杨新育大使指出,美食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能够打破语言与文化的隔阂,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与理解共识。
这些在国际重要场合举办的美食活动,犹如一场场 “美食外交”,为中国与世界各国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新桥梁,让中华美食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有力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互鉴。
二、规则护航:知识产权筑就中餐出海长城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日内瓦官邸会谈将“餐饮业知识产权保护”置于聚点位置,揭示了中餐全球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深层次挑战与破局关键。
为现场1500余名嘉宾提供中华美食
为现场嘉宾提供中华传统百年老字号名小吃
为现场嘉宾提供中华传统百年老字号名小吃
中华美食招待会现场
历史悠久、流派纷呈的中餐瑰宝,在海外拓展时,其独特配方、核心烹饪技艺、百年老字号品牌乃至经典菜式名称,常面临被抢注、滥用或仿冒的困境。这不仅造成中餐企业的经济损失,更可能导致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被歪曲、稀释,威胁文化安全。杨柳会长与陈旭大使的深入探讨,标志着行业与国家力量在规则层面主动应对这一挑战。
事实上,中国烹饪协会近年来已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积极探索:强化企业防护意识——倡导并指导中餐企业,特别是“走出去”的领军品牌,加强商标的国际注册布局,探索适合烹饪秘方的商业秘密保护模式;推动系统性保护——携手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保护方案,为具有重要文化价值与商业潜力的项目提供更强法律依据;参与全球规则对话——利用WIPO等国际平台华瑞优配,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研究与制定,致力于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中,为中餐争取应有的法律地位和尊重。
从守护一道菜的秘方,到保护一个流派的核心技艺,再到捍卫一个百年老字号的金字招牌,构建坚实的知识产权盾牌,已成为确保“原汁原味”的中华美食文化在海外不被侵蚀、其巨大商业价值得以充分释放的基石。这既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文化话语权的战略举措。随着此次会谈的开展,中餐出海的知识产权保护困扰有望加速解决。
三、产业联动:推动餐饮国际化发展
美食推广团参观法国蓝带国际学院
STELO教育集团座谈会现场
中餐国际化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播,更是餐饮产业走向全球市场的重要契机。中国烹饪协会积极整合行业资源,通过与国际餐饮机构、企业的合作交流,全面推动中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美食推广团参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
由烹饪院校负责人与餐饮企业家组成的中国烹饪协会美食推广团,近期先后访问了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法国蓝带国际学院和STELO教育集团。7月7日,在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美食推广团深入参观了学院的核心教学设施,包括配备尖端设备的厨房实验室、全真模拟的酒店运营实训区,以及涵盖全球酒店管理前沿研究的专业图书馆、餐厅,了解了学院在课程体系设计、全球校企合作及跨文化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经验,特别是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全球实习+就业”通道的成功模式。推广团与学院双方就菜品研发、服务流程优化及餐饮文化融合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就联合举办烹饪赛事、开发双语餐饮教材、开展师生短期交流项目等合作事宜达成初步共识。这项活动有效促进了中瑞餐饮教育与美食文化的双向赋能,为全球餐饮酒店行业培养更多兼具专业素养与跨文化视野的优秀人才。
7月11日,美食推广团到访法国蓝带国际学院。学院烹饪艺术副总监法布里斯・丹尼尔先生热情接待代表团,陪同参观教学设施及实践课堂,重点介绍了蓝带在烹饪艺术与餐饮管理领域的小班化教育理念。从亚洲餐、西餐到烘焙调酒工坊,学生们对细节的专注展现了蓝带对技艺的极致追求。交流环节中,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王顺海详解重庆火锅的麻辣文化,河北东风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海潮分享烤鸭技艺,北京开元鲁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学东阐述鲁菜底蕴,福州郭式餐饮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克赐介绍佛跳墙煨制工艺,安徽科技学院现代徽菜产业学院院长吴晓伟则分享中国烹饪教育现状,引发蓝带国际学院师生热烈讨论。丹尼尔副总监还现场演示招牌甜品 “蓝带歌剧院蛋糕” 的制作,令代表团成员深刻感受到法式甜品艺术的匠心。
7月12日,美食推广团访问STELO教育集团,受到高层热情接待。代表团参观了西餐与中餐实操教室、调酒实验室及烘焙工坊等教学场所,随后双方举行专题座谈,就职业教育国际化、学生培养模式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研讨。河南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董现莹、安徽科技学院现代徽菜产业学院院长吴晓伟、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服务产业学院院长侯邦云分别就职教出海实践、国际化人才培养及校际合作模式分享经验。此次访问交流活动不仅深化了中法美食文化的相互理解,更通过职业教育合作模式的探索,为两国餐饮行业人才培养注入新动力,为中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同时,中国烹饪协会还积极推动中餐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在 “中餐美食巴黎品鉴宴” 上,来自国内13 家著名餐饮企业的优秀厨师组成的团队,为中法嘉宾们呈现了一场技艺精湛的中华文化大餐。企业通过参与国际活动展示品牌形象,拓展海外业务渠道,提升了国际市场竞争力。通过产业联动,中国烹饪协会助力中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链的国际化延伸,为中国餐饮经济发展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四、国家战略:文化自信支撑舌尖远征
近日,浙江嵊州小笼包店“哪吒包子”首次亮相美国洛杉矶帕萨迪纳市,开业仅一小时就卖出60多笼。此前,福建沙县小吃中东首店在沙特利雅得开业,首天营业额突破5万元,多款手工现做的传统沙县小吃全部售罄。中国美食频频“出海”,地道中餐在国外日益普及,中餐厅也从个体经营向连锁品牌进化,在海外掀起色香味俱全的“中国风”。
中餐扬帆远航、香飘寰宇的背后,是国家层面对饮食文化国际传播的深远布局与坚定支持。这绝非行业协会的孤军奋战,而是融入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系统工程。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饮食哲学、烹饪技艺和饮食礼仪。《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由此,中餐出海,承载着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增进国际理解与认同的战略使命。近年来,商务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将“提升中华饮食文化国际影响力”作为重点任务,鼓励中餐企业“走出去”,支持举办高水平美食文化交流活动。中餐的国际化被纳入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整体框架。
“以食为媒,沟通世界”的理念深入人心。国家支持中餐文化国际交流,正是践行“文明交流互鉴”全球倡议的具体行动。美食以其超越语言、直抵人心的力量,成为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味纽带”。中餐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医食同源”等哲学思想,通过舌尖的体验得以有效传播。国家意志的引领与政策春风的吹拂,为中国烹饪协会搭建国际舞台、带领中餐走向世界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五、持续奋进:打造中餐全球化新未来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人们对美食需求的不断提升,中餐国际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烹饪协会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持续通过国际交流平台讲好中国美食故事,以美食为媒,积极搭建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际交流平台,促进中外文化互鉴。
未来,协会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各国政府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的合作,共同推动制定中餐国际化标准,提升中餐在国际市场的规范化水平;加大对中餐烹饪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与精通中西烹饪技艺的人才队伍;鼓励中餐企业创新发展模式,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提升海外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中餐出海,是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接力。它不仅是满足世界味蕾的旅程,更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人民相互理解、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力量。相信在中国烹饪协会的不懈努力下,中华美食这颗璀璨的明珠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让中国味道成为全球共享的美味,让中华饮食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枝繁叶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独特的美食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中餐在全球掀起更强劲的 “中国味道” 热潮,续写中华美食文化的辉煌篇章,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独特而牢固的纽带。
编辑:左淇菘
校对:宋涛
诚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